> 文章列表 > “蒲团坐翠微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蒲团坐翠微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蒲团坐翠微”的出处是哪里

蒲团坐翠微”出自宋代舒岳祥的《寄石泉禅师》。

“蒲团坐翠微”全诗

《寄石泉策禅师》

宋代 舒岳祥

不来三十载,僧与寺俱非。

棕屦延苍藓,蒲团坐翠微。

溪伟松顶相,风助竹谈机。

侍者能栽菊,秋深重扣扉。

《寄石泉策禅师》舒岳祥 翻译、赏析和诗意

《寄石泉策禅师》是宋代舒岳祥创作的一首诗词。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、诗意和赏析:

中文译文:

不来三十载,

僧与寺俱非。

棕屦延苍藓,

蒲团坐翠微。

溪伟松顶相,

风助竹谈机。

侍者能栽菊,

秋深重扣扉。

诗意:

这首诗词描述了作者寄给石泉禅师的情景。作者讲述了禅师离开已有三十年之久,而僧侣和寺庙早已不在原来的地方。禅师在远离人烟的地方,穿着简朴的棕履,坐在绿藓上的蒲团上。山溪旁巍峨的松树顶部相互照应,风助长竹吹拂,仿佛有一种机智的对话。禅师的侍者擅长种植菊花,秋深时重重敲击寺门。

赏析:

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深刻的描写,展现了禅师的清净禅修生活和与自然的融合。诗人用寥寥数语,将禅师的离世与寺庙的荒废表达得淋漓尽致。诗中的棕履和蒲团,以及溪水旁松树和竹子的描绘,凸显了禅师及其周围环境的朴素和宁静。另外,诗中提到的侍者能栽培菊花,展示了禅师的门人对禅修环境的维护,以及秋季的深远意境。

整首诗词以简洁、凝练的语言表达了禅修者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,以及对清静禅境的追求。通过对禅师离世和寺庙荒废的描写,诗人传递了一种对物质世界的超越和追求内心宁静的精神寄托。这首诗词给人以静谧、深沉的感觉,引发人们对于禅修、禅境和内心平静的思考。

游戏攻略